三国史上十大经典妙答

2020-06-03 10:00:00   来源:本站   作者:本站    浏览人数:

历史大讲堂

三国乱世群雄起,

思辩高人纷沓来。

巧问妙答成佳话,

机警敏捷传千古。

历史上的今天.png

1896年6月3日,清政府同俄国签订《中俄密约》,沙俄势力深入东三省。

1901年6月3日,张学良将军诞生。

1919年6月3日,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政治罢工。

1994年6月3日至8日,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,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产生。

1997年6月3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正式组建。

2006年6月3日,黑山共国正式宣布独立。


三国史上十大经典妙答


所谓妙答,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。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,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,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的又一个乱世,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。在《三国演义》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。


第一位:秦宓的“天辩之对”

秦宓和张温的“天辩”在整部《三国演义》里是最精彩的辩论,许多人认为要超过舌战群儒。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,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,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,解答了天头,天耳,天足,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,而且能够在化解的同时维护己方的利场,最后再来个绝妙的反击,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辩论。


第二位:杨修的“一合之对”

要说杨修不务正业,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:没什么事干什么要找麻烦呢?曹丞相不过是写错个字嘛,也犯不着“一人一口”把他的点心给吃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回答真是巧妙之极。


第三位:邓艾的“凤兮之对”

邓艾是一个天才儿童,虽然因为口吃“艾艾”地被人瞧不起,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。司马懿曾开玩笑地问他:“卿曰艾艾,实是几艾?”邓艾能马上回答道:“凤兮凤兮,故是一凤。”运用了《论语》里的句子类比,贵在其知识的合理运用。


第四位:孔融的“了了之对”

孔融仿佛成了天才儿童的代名词,在有人认为他只不过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的时候,极切合时机地反击道:“君之幼时,想必了了”,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使其人极为下不来台。


第五位:贾诩的“立嗣之对”

在曹操的所有谋士之中,除了郭嘉就属贾诩了。在回答曹操立谁为嗣时先运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,密而不答,然后巧妙地说了一句:“思袁本初,刘景升父子也。”因为袁绍,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,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,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,实在是一举两得。


第六位:钟会的“出汗之对”

钟会出身于文化家庭,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错,在其幼时面见魏帝时就表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气质。其兄是“战战傈傈,汗出如浆”,而他却回答“战战傈傈,汗不敢出”,充分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。


第七位:诸葛恪的“劝酒之对”

诸葛恪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愚腐木讷的诸葛瑾的儿子,倒颇有乃叔之风,小小年纪就知道往家里倒腾牲口。特别是在劝老顽固张昭喝酒时,紧紧抓住老家伙虚伪,要面子的心理,因张昭说喝酒非养生之道,指出姜子牙80多岁仍指挥打仗,而张昭在打仗时在后,宴席时在前,何谈养生之道。气得张昭无话可说,只得强饮。


第八位:刘备的“失匙之对”

刘皇叔不愧当世袅雄,在曹操这只老狐狸的眼皮底下要想一点破绽不露是难而又难的。把闻言而失匙推说成闻雷而失匙,打消了曹操的戒心。刘备之对贵在借坡下驴,对得自然,对得机警。


第九位:陈登的“虎鹰之对”

陈登和他爹都是见风使舵之辈,然而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其“双重间谍”的身份倒也实属不易。比如他趁吕布有意降曹时在曹操那里拿了好处费,还得回来向吕布解释为什么没有他的份就要用一些智慧了。他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,说饥鹰饿虎只有空着肚子时才会伤人,如果吃饱了就会不思进取。也赶上吕布是个白痴,就被他简简单单地骗过去了。


第十位:张松的“无敌之对”

张松访曹,本是弱国向强国求援,但曹操过于傲慢,于是张松很是杀了杀他的锐气,先是施展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得曹丞相辛辛苦苦写成的《孟德新书》付之一炬。然后又在曹操夸口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之时大浇而特浇了一盆凉水,历数了曹操在濮阳、宛城、赤壁、华容、潼关的种种惨状,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:“此皆无敌于天下也!”差点没将曹操气得背过气去。将众多事实串联起来讽刺对手的谬论,此诚绝妙之答。唯一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嘴上痛快了,却险些引来杀身之祸。


祝好朋友锦绣前程千帆竞渡,长征路上万马奔腾!

总裁致辞 | 加入我们 | 版权申明 | 友情链接

山西振东集团 版权所有 2016 copyright www.zdj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3000178号-1 博讯科技 技术支持